篦子舒筋草
【藥材名稱】篦子舒筋草【拼音名稱】bizishujincao
【別名】牛肋巴、舒筋草、鳳尾草
【科屬】為金星蕨科植物齒牙毛蕨的根莖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于華南、西南及江西、福建及臺(tái)灣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微苦;平。歸脾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舒筋;活絡(luò);消腫散結(jié)。主風(fēng)濕筋骨痛;手指麻木;跌打損傷;瘰疬;痞塊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10-30g;或燉肉;或浸酒。
【采收儲(chǔ)藏】
春、秋季采收,洗凈,去須根與葉柄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高30-70cm。根狀莖斜上或短而橫走,疏被褐色鱗片,鱗片先端彎曲。葉近生或亞簇生;紙質(zhì);葉柄長(zhǎng)20cm,葉柄基部黑褐色,被棕色鱗片,葉柄與葉軸有棱槽,均被黃白色剛毛;葉片線狀倒披針形至長(zhǎng)矩圓狀披針形,長(zhǎng)35-50cm,寬8-15cm,先端長(zhǎng)漸尖;羽片12-18對(duì),線形,長(zhǎng)漸尖,成尾狀,長(zhǎng)7-11cm,寬1-1.8cm,基部羽片稍縮短,下部4-5對(duì)羽片間隔稍遠(yuǎn),羽狀半裂,裂片圓頭,葉兩面被毛,脈羽狀。孢子囊群圓形,每裂片上4-6對(duì),著生于小脈中部,囊群蓋圓腎形,灰色,被毛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林下山谷濕地或溪溝邊石縫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南、西南及江西、福建及臺(tái)灣等地。
篦子舒筋草圖片

篦子舒筋草原植物

篦子舒筋草

篦子舒筋草圖譜